提到上海外灘,就不能不說到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她見證了上海的百年變遷,沉淀了歷史的記憶。這里有既裝滿故事的舊倉庫;也是上海近代工業(yè)的溫床;還有許多的遠東第一:遠東第一郵政大樓,遠東第一公寓大樓,遠東第一酒店…
蘇州河沿岸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沿河而下,今天我們一起走走上海的蘇州河,穿越百年的時空,感受一下那時的老上海。蘇州河很長,需要慢慢的走,細細的品味。曾經的十里洋場,風流人物。
1、杜月笙的私家倉庫
在南蘇州路1247號建筑里,看到這些斑駁的墻面,仍能感受到百年前的滄桑歷史。這是杜月笙當年的倉庫里,旁邊緩緩流著蘇州河。上海的煙云歷史,杜月笙當年的叱咤之時,都被這棟老屋子看在眼里。它有的不僅僅是磚瓦殘礫,更蘊藏了歷史的厚重及老上海的情調與魄力。
現(xiàn)在改造成八號橋藝術空間展廳,倉庫外立面為紅磚清水墻,以青磚嵌飾,倉庫窗與門大量采用木紋形式,且配以精美的細部設計,屋頂為歇山形式,盡可能地保留了倉庫古舊的歷史原貌。地板和立柱裸露著粗糙的木紋,墻面上陳年的白灰遮不住磚縫的裂痕,顯得既古樸又前衛(wèi)。
該項目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共分為三層,一層為互動休閑空間,包括文藝酒吧、體驗書店等,二層為文化藝術空間,引入各種藝術展覽、培訓活動等,三層為時尚演出空間,提供話劇演出、影視拍攝等場所。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杜月笙生前的一些事跡,杜月笙子在當時的上海灘相當于一個土皇帝,不但出入黑白兩道,游刃于商界、軍界和政界,而且將觸角伸向金融、工業(yè)、新聞報業(yè)、教育等眾多領域,而就是這樣一個在眾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癟三,竟然以柔弱的身板。闖進號稱強人生存地盤的大上海,最后成為大上海的青幫老大,并成為上海灘上一個橫掃華、英、法三界的大亨人物。
2、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原名又叫百老匯大廈,在北蘇州路20號的上海大廈,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岳矗立在蘇州河流入黃浦江的交匯處,黃浦江畔外白渡橋頭。它多年來一直是上海的標志建筑之一,在浦東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沒有建成前,百老匯大廈一直是上海的最佳觀景臺。
大廈屬公寓樣式,由公和洋行佛蘭賽設計,新仁記營造廠承建。由于受西方現(xiàn)代主義建筑思潮的影響,外觀和內部裝飾均較簡單,沒有繁復的古典裝飾,僅在檐部等處飾以帶藝術裝飾主義風格的花邊。有人認為百老匯大廈是上海高層建筑趨向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早期代表。大廈底層外墻為暗紅色高級花崗石,其它層皆為咖啡色泰山磚貼面。4翼房屋均有較好的朝向,光線充足。
大廈當時是專供外國人使用的旅館兼公寓,以西餐為主。底層作一般客房和公共服務,設有中西餐廳、休息室、理發(fā)部等;二層至九層有大小公寓房間各4套、客房19套;十層至十四層各有客房15套;十五層和十六層各有客房16套;十七層為小餐廳和廚房;十八層為特別套房,有大陽臺。特別套房布置成中、英、美、法、日、阿拉伯等風格。十九層至二十一層為機房及水箱設備層,地下室為鍋爐間。垂直交通十分方便,大廈兩端有電梯和樓梯,供4翼公寓客房使用;中間2部電梯,供中部房間住客使用。北面有車庫1座,可停放80輛汽車。當年,汽車可以盤旋開到屋頂,上面可停車100輛,這在7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
上海大廈歷史悠久,故擁有不少具有歷史意義的物件,被稱為酒店四寶,它們分別為一架鋼琴、老式英式斯諾克臺球桌、OTIS電梯和留聲機。OTIS電梯從1934年開始啟運,為一老式手搖電梯,至今保存完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對其情有獨鐘,他生前曾多次陪同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登上百老匯大廈的18層平臺,鳥瞰上海全景,給這座大廈增添了許多高端的人文色彩。站在大廈平臺上俯瞰浦江兩岸,無論是江面上緩緩移動的巨輪,還是經典的外灘萬國建筑群,以及市區(qū)熙熙攘攘的繁華街道和樓房,無不盡收眼底。
如今從上海大廈上觀賞浦東陸家嘴雄偉的東方明珠和造型新奇的金茂大廈,觀賞浦江上偉岸的大橋,以及欣賞歐陸風情昂然的外灘,仍是上海最佳的觀景臺。歷史上上海大廈在外灘是與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齊名的三座高樓。
3、上海郵政博物館
位于北蘇州路276號上海郵政博物館,歐洲折衷主義建筑學的代表作,1922年由協(xié)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塊(四川北路1716號)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
大樓平面呈U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座用花崗石筑徹,水磨石外墻,臨天潼路一側為機紅磚墻。大樓建成后,曾是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筑。二樓營業(yè)大廳面積為1200余平方米,用大理石裝修,設旋轉形樓梯,大廳寬敞明亮,富麗堂皇,曾有“遠東第一大廳”之稱。
大樓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3萬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下一層,地上4層。V型平面,三段式劃分,基座、檐部各占一層。立面為通貫三層的簡化科林斯巨柱式列柱,外墻仿石料水刷石飾面。東南轉角為構圖中心,頂部為鐘塔,冠17世紀流行的意大利風格的巴洛克式穹頂,基座上有兩組信使群雕(1999年仿原型復雕)。
2樓營業(yè)大廳面積為120南面正中為希臘神話的信使Hermes,戴有翼帽,手執(zhí)雙蛇纏繞與信鴿之杖,腳生翅。寬敞明亮、富麗堂皇,素有“遠東第一大廳”之稱,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北蘇州路470號上海總商會舊址
上?偵虝f址位于北蘇州路470號,坐北朝南、面向蘇州河。原是閘北天后宮清朝大臣出使行轅的舊址。通和洋行設計, 1913年竣工。上海商業(yè)會議公所,成立于1902年。1904年,改稱上海商務總會。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一部分商會成員不承認清政府委任的上海商務總會,另在鐵馬路(今河南北路)組建上海商務會所。1912年,上海商務會所與上海商務總會合并成立“上?偵虝,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商會。
原來主要建筑有南大樓和北大樓,均是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南大樓底層系會場,二、三層為辦公室。北大樓系是商品陳列所、國貨商場和商業(yè)夜校等。兩幢建筑外墻采用清水紅磚墻,壁柱、門窗等有巴洛克裝飾,會場兩邊為回廊及包廂,雕飾精美,F(xiàn)保留了南大樓。
原上海總商會會址。歷時7年,102歲上?偵虝䦟⒃诮衲5月完成修繕,重現(xiàn)建筑歷史風貌。上?偵虝蘅橅椖靠傇O計師、上海鼎創(chuàng)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凌穎松表示,上?偵虝蘅橅椖苛⒆阌诒Wo、恢復優(yōu)秀歷史建筑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對原上?偵虝貕K進行全面的修繕整治及功能調整,達到提升建筑品質,滿足新的使用需求的目的。因此,除了恢復建筑原來的樣貌,修復100多年來失修的建筑結構和內外墻,恢復原裝飾細節(jié),考慮到上?偵虝磥頃鳛閷毟覃惥频甑牟蛷d使用,修繕中還提升了建筑的功能指標,如,提升建筑防火等級,為外墻和門窗加入保溫功能、提升了建筑的機電性能等,為這座百年老建筑注入現(xiàn)代功能。
總商會大樓建筑風格為西方古典主義風格,修復保留了來自1916年的裝飾風格,在大樓立面設計上,以清水紅磚墻為主,飾以精美的預制仿石柱飾,設計師還特意修繕了馬賽克地坪、格紋天花板、原木木板、雕刻百葉窗以及舊時的壁爐等。如今我們看到的青藍色釉面磚已經有102歲,在這總商會大樓里應該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百年老物件了。
蘇州河很長,需要慢慢的走,細細的品味。曾經的十里洋場,風流人物。如果你有時間,建議你走到外白渡橋的時候,直接沿著蘇州河畔一直走下去,尋找那些屬于老建筑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